每年的6月5日为世界环境日,今年是第48个环境日,主场活动在浙江杭州举行,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致贺信。习主席强调,中国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,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理念,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共生,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国家发展总体布局,努力建设美丽中国,取得显著进步。
今年世界环境日以大气污染防治为主题,中文口号为“蓝天保卫战,我是行动者”。近年来,我国重拳出击,全力攻坚大气污染防治问题,其力度之大,重视之高为历史之最,取得的成果也是举世瞩目的。2018年,全国首批实施新空气质量标准的74个城市,PM2.5年均浓度比2013年下降41.7%;北京市PM2.5浓度从2013年的89.5微克/立方米,降到2018年的51微克/立方米;珠三角PM2.5浓度连续4年达标,浙江省也迈入总体达标行列;重污染天气的发生频次、影响范围、污染程度都大幅减少。
蓝天保卫战取得明显成绩,但污染治理成果仍不牢固,大气环境形势仍不容乐观。当前,大气污染治理正在爬坡过坎,进入最为吃劲的关键期。这个时候必须保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战略定力,咬住目标,精准施策。国家大气污染防治攻关联合中心的研究成果显示:燃煤、工业、机动车、扬尘是造成京津冀等地秋冬季大气污染的四大污染源,占比达到九成左右。继续针对这些污染源科学施治,猛药去疴,下大气力调整优化产业结构、能源结构、运输结构、用地结构,做好重污染天气条件下的预警应急工作,实施联防联控,蓝天白云才能持续增多。
污染防治攻坚战是一场大仗、硬仗、苦仗,不可能打几个冲锋就赢得蓝天常驻。政府、企业、公众需齐心协力,坚持不懈地冲锋陷阵,而且要做好付出一些代价的充分准备。例如,一些地方要承受短期的、局部的经济下行压力,企业投入更多资金大力治理污染……这些付出是值得的、必要的,这是在还生态环境的历史欠账,同时不再欠下新账。唯有如此,才能把关系亿万人民身体健康和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大事办好。
作为个体的我们,又能为“空气”做些什么呢?
1、减少烟尘排放
不随意焚烧垃圾、秸秆,不燃烧散煤,不燃放烟花爆竹,抵制露天烧烤。
2、选择低碳生活
出门选择乘坐公共交通工具、步行、骑自行车等绿色出行方式;节约用纸,倡导无纸化办公。
3、养成节约的好习惯
随时关闭不用的电器电源,适度使用空调,从而减少燃煤,间接减少大气污染排放物。
厉行节约,循环使用物品,减少生活垃圾的产生,从而减少生活垃圾所需的运输、填埋或焚烧需求,降低这些过程中的大气污染物排放。
4、选择绿色消费
优先购买绿色产品,不使用污染重、能耗大、过度包装产品,减少或者拒绝一次性用品的使用。
5、积极参与环保行动
例如植树造林。花草树木可以吸尘,抵挡风沙,制造氧气。要积极参与植树造林,增加绿化面积,净化空气。
6、倡导无烟生活
劝说身边的吸烟人戒烟,从而减少有害烟雾对大气的污染。
保卫蓝天,没有人可以置身事外。全民行动,绿色发展,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。